%0 Journal Article %T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 %A 侯增谦 %A 孟祥金 %A 曲晓明 %A 高永丰 %J 矿床地质 %D 2005 %X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9Ma)发育在印-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17Ma,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5~17.6Ma之间,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成矿后斑岩为花岗斑岩,其成岩年龄为11.2Ma。3期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上类似于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成矿前斑岩具有最低的ΣREE(27×10-6~45×10-6)、wY(2.9×10-6~3.4×10-6)和wSm/wYb(3.0~4.9),最高的wZr/wSm值(50~118);成矿后斑岩具有最高的ΣREE(122×10-6~197×10-6)和wY(8.2×10-6),中等的wSm/wYb(5.9~6.2)和wZr/wSm值(34~44);成矿期斑岩总体处于两者之间,其Sr-Nd同位素组成与CordilleraBlanca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研究提出,来自深部的软流圈物质或亏损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交换,不仅导致冈底斯加厚、下地壳熔融,而且提供了巨量金属供应。部分熔融首先从下地壳底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迁移。下地壳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残留相由角闪石向石榴石大规模转变导致角闪石的大量分解,释放出大量流体,是冈底斯斑岩含矿性的主导因素。 %K 地质学 %K 源岩相变 %K 深部过程 %K 埃达克质斑岩 %K 冈底斯斑岩铜矿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2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