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A 孙泽轩 %A 陈洪德 %A 陈勇 %A 王四利 %J 矿床地质 %D 2006 %X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间盆地,由于盆地规模小,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厚度大,再加上地层时代新,后生氧化作用发育不充分,氧化带发育部位上、下翼有部分砂体不能被完全氧化。典型的潜水层间氧化带除具有与层间氧化带相似的舌状体前锋氧化还原界面外,在舌状体翼部亦形成上、下翼氧化还原界面,从而发育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3个板状或透镜状铀矿体,既不同于定位于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卷状铀矿体,也与定位于潜水氧化带底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层状、似层状铀矿体有所差异。 %K 地质学 %K 潜水层间氧化带 %K 砂岩型铀矿 %K 板状或透镜状矿体 %K 成矿模式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60202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