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SHRIMP测年及地质意义 %A 佘宏全 %A 李进文 %A 马东方 %A 李光明 %A 张德全 %A 丰成友 %A 屈文俊 %A 潘桂棠 %J 矿床地质 %D 2009 %X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含量为61.37%~67.73%,平均为65.16%;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10-6,LREE>HREE,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Ba、La、Ce、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反映出岛弧带的岩浆作用特征。含矿斑岩中锆石的U-PbSHRIMP测年获得(120.9±2.4)Ma(MSWD=4.3)谐和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6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范围非常一致,其变化范围为(117.6±1.3)~(118.5±1.4)Ma,等时线年龄为(118.0±1.5)Ma(MSWD=0.30),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应于班公湖-怒江早白垩世期间的多岛弧-盆系演化时期,其形成环境类似于东南亚的多岛弧-盆系统。 %K 地质学 %K 岩石地球化学 %K 同位素年代学 %K 成矿时代 %K 斑岩铜矿床 %K 多不杂 %K 西藏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606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