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胶东大庄子金矿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A 刘玄 %A 范宏瑞 %A 胡芳芳 %A 郑小礼 %A 蓝廷广 %A 杨奎锋 %J 矿床地质 %D 2011 %X 胶东大庄子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南缘,中生代胶莱盆地北缘,西侧靠近郯庐(沂沭)断裂带。矿体产出在古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中,发育碎裂(糜棱)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种矿石。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主成矿期温度为240~280℃,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7%~8%,属于H2O-CO2-NaCl体系。包裹体显微测温及岩相学观察发现,成矿期流体发生了相分离作用,这可能是导致矿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氢、氧同位素测试显示石英δ18O石英值变化于10.9‰~11.8‰之间,石英包裹体δ18OH2O变化于4.3‰~5.2‰,δDH2O变化于-65.8‰~-74.5‰,表明大庄子金矿成矿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后期混入了一定量的大气降水,岩浆水可能来自于与基性脉岩同源的基性岩浆的去气作用。硫同位素分析获得硫化物δ34S值为7.9‰~11.3‰,与围岩荆山群变质岩硫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而与胶东群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因此认为大庄子金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荆山群变质岩。 %K 地球化学 %K 流体包裹体 %K 稳定同位素 %K 相分离作用 %K 胶东大庄子金矿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400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