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A 曲晓明 %A 侯增谦 %A 黄卫 %J 矿床地质 %D 2001 %X 通过广泛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学,Re-Os同位素,硫、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查明了矿化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阐明了该带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冈底斯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关系。并通过与玉龙斑岩铜矿带的简要对比,指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完全有可能成为西藏的第二条“玉龙”铜矿带,具有形成世界级铜矿带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属钾玄岩至高钾钙碱性岩系。地球化学上以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Yb为特点:稀土元素则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的平滑右倾型式。矿床具有自斑岩体I向外由钾化-绢英岩化-青盘岩化的蚀变分带:矿化以岩浆期后阶段形成的脉状、网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矿体为主,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含矿斑岩和硫化物具有一致的硫船同位素组咸,硫同位素具幔源特征,铅同位素显示造山带铅特点。由南木矿区5个辉钼矿样品得出了t=(14.6+0.20)Ma的Re-Os等时线年龄,说明成矿时代与斑岩体的侵入时代(20~14Ma)是一致的。 %K 冈底斯 %K 碰撞造山带 %K 花岗斑岩 %K 斑岩铜矿带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1040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