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河南康山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对成岩成矿及流体作用模式的印证 %A 王海华 %A 陈衍景 %A 高秀丽 %J 矿床地质 %D 2001 %X 康山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区,矿化类型介于蚀变破碎带型与石英脉型矿床之间,为硅化体型金矿。蚀变矿化过程分为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中期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温度分别集中在300~380℃、180~240℃和100~140℃;碳氢氧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流体由变质热液经混合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流体混合导致矿化中期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多金属硫化物等多种矿物爆发形成,且结晶程度低(以玉髓和烟灰状黄铁矿为标志),含矿性好,是大规模成矿的关键。碳铅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马超营断裂南侧由官道口群、栾川群、太华超群等地层构成的俯冲板片,而赋矿围岩熊耳群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最小,因此认为中生代时沿马超营断裂倾向北的陆内俯冲诱发了流体成矿作用,导致康山金矿等熊耳山区10多处大中型矿床的形成和规律性分带,马超营断裂北侧是寻找金、银等矿床的有利地带。本文印证了同碰撞矿床的存在和成岩成矿及流体作用(CPMF)模式。 %K 秦岭造山带 %K 康山金矿 %K 同位素 %K 成矿流体 %K 成矿物质 %K CPMF模式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1020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