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 %A 张德全 %A 丰成友 %A 李大新 %A 徐文艺 %A 阑升好 %A 余宏全 %A 董英君 %A 崔艳合 %J 矿床地质 %D 2001 %X 柴达木-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磁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矿年龄:一是晚加里东期(相当于加里东造山晚期);二是晚华力西-印支期(处于该造出旋回晚期)。前期为发生于中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的金矿化,后期则是形成于较浅层次(1.2~5.7km)的金矿体侵位。自区域北部向南部,矿床元素组合由Au-As向Au-Sb转化,金成矿年龄由老变新,成矿深度相应变浅。研究认为,与碰撞有关的热事件以及逐步升高的地热增温率,驱动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流体沿磁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长距离地迁移、活动,并淋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形成含金流体。在进入到矿床或矿体构造后,由于构造性质转换,物理化学条件亦随之改变,含金流体沉淀,形成金矿体。这些金矿床形成于造山晚期,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空间、热-动力条件。 %K 造山带 %K 金矿床 %K 柴北缘-东昆仑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1020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