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A 侯增谦 %A 莫宣学 %A 高永丰 %A 曲晓明 %A 孟祥金 %J 矿床地质 %D 2003 %X 作者通过对3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而是一种高SiO2〔w(SiO2)>56%〕、高Al2O3〔w(Al2O3)>15%〕、富Sr(多数wSr>400×10-6)、低Y(多数wY<16×10-6)的岩石,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含矿的长英质岩浆并非来自地幔楔形区或壳幔过渡带,而是来自俯冲的洋壳板片的直接熔融。该俯冲板片熔融前通常变质为含水的榴辉岩。在安第斯弧造山带,大洋板块低缓、快速、斜向俯冲,诱发洋壳板片直接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后者通过分凝和封闭性演化,形成安第斯中新世_上新世巨型斑岩铜矿系统;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俯冲并堆积于地幔岩石圈的古老洋壳物质的变质和拆沉,诱发榴辉岩部分熔融,产生埃达克质熔体,并与幔源熔体混合,形成西藏冈底斯和玉龙斑岩铜矿系统。 %K 地质学 %K 斑岩铜矿 %K 含矿斑岩 %K 埃达克岩 %K 成矿模式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3010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