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云南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A 刘家军 %A 何明勤 %A 李志明 %A 刘玉平 %A 李朝阳 %A 张乾 %A 杨伟光 %A 杨爱平 %J 矿床地质 %D 2004 %X 为探讨兰坪盆地内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水_岩反应的可能性,对矿集区的热液矿物、蚀变岩石和原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成矿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菱铁矿、菱锶矿的δ13CPDB值为-8.3‰~+2.7‰,相对变化较小;而δ18OSMOW值为-2.5‰~+24.3‰,变化较大,且出现了自然界中少见的极低值(±0‰)。水岩交换模拟反应显示,在成矿早阶段,成矿流体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为-7‰和+7‰,与岩浆水组成特征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深源CO2的热卤水。在此流体中,可溶性碳以HCO-3为主,方解石等热液矿物的形成温度为300~160℃,水岩交换比值较小(0~0.4)。在成矿晚阶段,成矿流体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为-2.5‰和-12.5‰,可溶性碳以H2CO3为主,方解石等形成温度为250~150℃,水岩交换比值稍大(0.2~0.6),显示出晚阶段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的特征。δ13C值的增加,很可能与降温作用和灰岩的溶解或去碳酸盐化作用有关。 %K 地球化学 %K 热液碳酸盐 %K 碳氧同位素组成 %K 水-岩反应 %K 银铜多金属矿集区 %K 白秧坪 %K 滇西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4010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