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秦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A 李锁成 %A 陈永彬 %A 赵彦庆 %A 崔峤 %J 矿床地质 %D 2005 %X 文章依据西秦岭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及其主要矿床类型特征,认为西秦岭北部矿床的形成表现出多种成矿作用的复合、叠加和改造特征,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均受到地质作用类型、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严格控制。客观地总结了西秦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的成矿规律: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矿床集中分布,空间相伴,大致可分为关子铁、硫矿集区,李子园金铜、银铅矿集区和太阳寺金、金银铅矿集区。早古生代在商丹洋壳俯冲作用下,主要形成海相火山_沉积铁、硫矿床;加里东期俯冲_碰撞造山作用下,主要形成热液充填_交代型银铅矿床、变质岩改造型矿床;印支期在构造_岩浆作用下,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金(铜)矿床、斑岩型钼(铜、铋)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海相火山_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及其岩浆热液作用对成矿有较大影响,主要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应。 %K 地质学 %K 构造演化 %K 成矿作用 %K 蛇绿混杂岩带 %K 西秦岭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5060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