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豫西熊耳山Ag、Ag-Pb、Au、Mo及Pb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启示 %A 梁涛 %A 卢仁 %A 白凤军 %A 张晓永 %A 陈丽娟 %A 成静亮 %A 王明国 %J 矿床地质 %D 2012 %X 对豫西熊耳山121个Ag、Ag_Pb、Au、Mo及Pb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熊耳山地区找矿潜力区。在经度方向上,它们集中于熊耳山的东、西两端,而在中部(111.45°~111.50°和111.60°~111.65°)出现两个矿床频数低值;在纬度方向上,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34.10°~34.25°的中部地带。121个矿床(点)的高程(采矿平硐海拔高度)集中分布于600~750m、800~1050m和1100~1200m三个高程区间内,熊耳山东、西两端大型Ag_Pb、Au和Mo矿床的高程大致相当。121个矿床(点)组成了6条矿化种类各异和走向不同的矿化条带,分别为近NW向的Ag及Ag_Pb矿化条带(M1)和Au(Mo、Pb)矿化条带(M3)、近NE向的Au(Mo、Pb)矿化条带(M2)、近EW的Pb_Au(Mo)矿化条带(M4)、近NNW向的Au矿化条带(M5)和近NS向的Au(Mo、Pb)矿化条带(M6),其走向均与区域以及矿床控矿构造的走向大致相当。121个矿床(点)在空间三个投影面中均遵循分形丛集分布,并且存在两个无标度网格区,显示了多重分形的特征,发现熊耳山矿集区的分布具有约10km等间距的特征,并结合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对熊耳山地区进一步的成矿潜力区进行了分析。 %K 地质学 %K 矿化 %K 空间分布 %K 分形丛集分布 %K 矿集区 %K 找矿靶区 %K 熊耳山 %K 河南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31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