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中镍的表生富集规律及矿化结构研究——以印尼苏拉威西岛Kolonodale矿区为例 %A 付伟 %A 牛虎杰 %A 陈远荣 %A 雷良奇 %A 黄小荣 %A 任小瑞 %J 矿床地质 %D 2012 %X 文章选取印尼苏拉威西岛Kolonodale红土型镍矿区为研究区,对201个浅井剖面共采取3161件风化壳样品,进行了w(Ni)值的测试,以揭示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中Ni的表生富集规律及矿化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平面上,矿区内风化壳的w(Ni)平均值的高低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斜坡带、坡脚堆积带的风化壳为含镍高值区,其w(Ni)值为0.8%~1.8%;山顶平台区、山脊的风化壳为含镍低值区,其w(Ni)值为0.7%~1.4%。在垂向上,风化产物的w(Ni)值的高低与取样深度及样品属性密切相关。w(Ni)值随着红土带→腐岩带→基岩带的变化出现低值(0.85%~1.55%)→高值(1.15%~4.75%)→低值(≤0.55%)的波动变化规律。矿层的产状(分布、深度、厚度)与风化壳产状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矿区内的低品位矿层〔1.5%≤w(Ni)≤2.0%〕和高品位矿层〔w(Ni)≥2.0%〕单独或组合发育,产出"正常型双层矿化"、"倒置型双层矿化"、"低品位单层矿化"、"高品位单层矿化"和"叠层矿化"等5种矿化结构类型。综合分析认为,富镁及中等程度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母岩、热带雨林气候环境是矿区内发育富镍红土风化壳的首要条件。吸附、离子交换以及次生沉淀等3种成矿作用的共同发育,导致了红土风化壳中Ni表生矿化的连续性、矿石类型的多样性及特高品位矿石的形成。矿床中矿化结构类型的多样化是区域构造背景、地形地貌、构造发育、水文条件等诸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文章指出,在今后的红土型镍矿床的找矿勘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内、外生控矿因素对矿床发育的影响,总结矿区尺度的矿化结构规律,可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工作。 %K 地质学 %K 红土型镍矿 %K 品位变化 %K 矿化结构 %K 成矿作用 %K 东南亚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2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