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舌鳎科鱼类系统分类研究 %A 宋超 %A 于亚男 %A 张涛 %A 杨刚 %A 章龙珍 %J 动物学杂志 %P 716-726 %D 2014 %R 10.13859/j.cjz.201405011 %X 为了确定线粒体COⅠ基因在长江口舌鳎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舌鳎科2属9种鱼类39个COⅠ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采用MEGA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舌鳎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AT含量高于GC含量,第1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8%~57.3%,平均53.8%),第2密码子的含量稳定,均为42.0%,第3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28.1%~37.8%,平均32.4%)。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9种舌鳎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91,种内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63.7倍。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舌鳎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但舌鳎科鱼类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分类划分的亚属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须鳎属的日本须鳎(Paraplagusisjaponica)与拟舌鳎亚属的宽体舌鳎(Cynoglossusrobustus)聚为一支。虽然三线舌鳎亚属的种类均可聚为独立的分支,但短吻三线舌鳎(C.abbreviatus)与紫斑舌鳎(C.purpureomaculatus)、长吻红舌鳎(C.lighti)与短吻红舌鳎(C.joyneri),两组间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7,两组物种间均存在同种异名现象。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除了能筛选出同种异名种类外,还能够对舌鳎科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类条形码是可行的。 %K 舌鳎科 %K COⅠ %K DNA条形码 %K 分子系统分类 %U 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327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