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鄱阳湖四种水鸟的栖息地利用与水深和食物的关系 %A 张笑辰 %A 金斌松 %A 陈家宽 %A 吴建东 %A 刘观华 %A 马志军 %J 动物学杂志 %P 657-665 %D 2014 %R 10.13859/j.cjz.201405004 %X 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量、觅食地和休息地的水深以及主要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每个样方为150m?150m的栅格,全湖共设置152个样方。结果显示,10月份沉水植物冬芽的平均水深为(124.2±12.0)cm。4种水鸟觅食地的水深均显著高于其休息地的水深(白鹤:Z=11.96,小天鹅:Z=4.69,东方白鹳:Z=14.44,白琵鹭:Z=29.33,所有P<0.01);对于2种食冬芽的水鸟,白鹤觅食地的水深、冬芽生物量、取食深度以及休息地水深均显著低于小天鹅(觅食地水深:Z=8.56,冬芽生物量:Z=2.93,取食深度:Z=14.69,休息地水深:Z=4.34,所有P<0.05),但两者觅食地的冬芽密度差异不显著(Z=0.6,P=0.55);对于2种食鱼性水鸟,东方白鹳觅食地水深、取食深度和休息地水深均显著大于白琵鹭(觅食地水深:Z=10.60;取食深度:Z=9.35;休息地水深:Z=8.47,所有P<0.01)。回归分析表明,白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水深呈二次项关系,个体数量最大的觅食地水深分别为23.9cm,33.0cm和22.6cm;白鹤、小天鹅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冬芽生物量呈线性关系。3种涉禽均只能分布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且同种食性的水鸟利用不同的水深从而减少在空间生态位的重叠。 %K 水深 %K 冬芽 %K 白鹤 %K 小天鹅 %K 东方白鹳 %K 白琵鹭 %K 鄱阳湖 %K 沙湖 %K 生态位 %U 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400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