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体征对灰眉岩鹀鸣唱特征的影响 %A 鲁思凡 %A 刘金 %A 夏灿玮 %J 动物学杂志 %P 334-340 %D 2014 %R 10.13859/j.cjz.201403004 %X 声信号是鸟类交流的重要方式。鸟类的鸣声受到生境的塑造和雌性偏好的选择,也受到发声器官的影响,如种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体重大的鸟类鸣声频率低;喙短的鸟类鸣声频宽大。在种内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目前的结论还不一致。本研究于2012年6月在北京小龙门地区测量了17只灰眉岩鹀(Emberizagodlewskii)的形态参数以及鸣声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能量最大处频率和频宽,未发现体重或喙长与鸣声的频率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文探讨了鸣声学习、性选择、及体征变异大小对身体量度与鸣声关系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灰眉岩鹀鸣声中能量最大处频率(6.31kHz)远高于经验公式的估算值(3.46kHz),这可能暗示着灰眉岩鹀的鸣声受到强大的选择压力作用。 %K 灰眉岩鹀 %K 鸣声特征 %K 身体量度 %U 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319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