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特征分析 %A 张睿 %A 朴正吉 %A 王云 %A 王卓聪 %A 王超 %A 罗玉梅 %A 邰志娟 %A 黄利亚 %J 动物学杂志 %D 2015 %R DOI: 10.13859/j.cjz.201506006 %X 为理解旅游道路交通导致的两栖类致死效应,于2007~2014年在环绕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头道环区公路以及白山公路分别选取1条样线,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了交通致死的两栖类种类、数量、致死位置,共统计257次,累计调查样带总长2 441km。结果表明:道路致死两栖类种类有5种,累计致死个体数为7 910只,平均致死率为27.9只/ l0km;最容易遭受致死的两栖类动物是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东方铃蟾 (Bombina orientalis)、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这三种动物占到致死总数的96.3%;两栖类道路致死高峰期主在8月份,其次较集中出现在4~6月的繁殖期;从年度致死来看,除了中国林蛙和大蟾蜍致死率呈小幅度变化外,其他种类致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月份两栖类总致死率与交通量显著相关 (r=0.913,p=0.004)。相应的,提出了缓解道路对两栖类动物负面影响的措施 %K 道路致死 两栖类 交通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道路生态学 %U 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50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