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 %A 农正权 %A 罗旭 %A 蒋德梦 %A 蒋爱伍 %J 动物学杂志 %D 2015 %R DOI: 10.13859/j.cjz.201503005 %X 热带鸟类的生活史进化策略与温带鸟类的不同,而迄今对热带鸟类的研究却非常缺乏,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在我国北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4年春夏季,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本次采用系统搜寻法和根据亲鸟行为进行寻巢,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红耳鹎的产卵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喜筑巢于灌木和人工种植的苹婆(Sterculia nobilis)树(图1d)。平均窝卵数为(3.4 ± 0.5)枚(3 ~ 4枚),卵重(2.59 ± 0.29)g,卵大小(21.10 ± 1.73)mm ×(15.35 ± 1.50)mm(n = 31)。总的繁殖成功率为36.16%(表3),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弃巢和人为干扰。一年繁殖一次和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研究地的红耳鹎有较大窝卵数的主要原因。红耳鹎在巢址选择时主要考虑避雨因子、避敌因子和灌木因子(表1、2) %K 红耳鹎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北热带 窝卵数 繁殖成功率 %U 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424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