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异体腓骨环椎间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效果分析 %A 郭从涛 %A 周强 %A 代飞 %A 蒲小兵 %A 马树支 %A 张劲松 %A 罗飞 %A 许建中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1875-1879 %D 2010 %X 目的探讨异体腓骨环椎间融合器(allogeneicfibularingfusioncage,AFRFC)行腰椎融合的技术特点,并对照观察AFRFC与碳素纤维矩形椎间融合器(metacarbonfiberrectanglefusioncage,MFRFC)行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mamina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西南医院骨科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不稳、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等需行椎间植骨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1例,其中45例使用椎体间“品”字形植入3枚AFRFC,46例使用椎间植入单枚斜向MFRFC,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个月定期随访,复查腰椎CR或CT片测量其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矢状位移位及成角,并行下腰痛JOA评分,以及术中是否有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神经根牵拉伤等指标,量化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行对照研究。结果随访2~4年,平均随访时间AFRFC组35个月,MFRFC组36.8个月。术中神经根牵拉伤发生率,AFRFC组0%,MFRFC组8.7%,组间神经根牵拉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29,P>0.05);术中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综合评价术后3个月融合率,AFRFC组为97.8%,MFRFC组为93.5%,组间各时间段对照,两组融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24,P>0.05);术后3个月椎间隙沉降率,AFRFC组0%,MFRFC组4.3%,组间沉降率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下腰痛JOA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恢复率,AFRFC组62.6%,MFRFC组67.4%,组间恢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RFC结合TLIF术式,可减少神经根牵拉伤的发生率、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防止椎间高度下沉,并提高术后融合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间融合器。 %K 异体腓骨 %K 椎间融合器 %K 腰椎退行性疾病 %K 腰椎融合术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00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