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汶川地震1周年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A 胡光涛 %A 李学成 %A 李敏 %A 王国威 %A 贺英 %A 杨兰 %A 陆地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607-610 %D 2010 %X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晤谈法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Checklist-ivilianVersion,PCL-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的部分因子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176名救援官兵进行调查。结果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PCL-C各症状因子均分<2分;SCL-90中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EPQ中神经质(N)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内外向(E)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SCSQ中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陆军常模(P<0.01),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陆军常模(P<0.01);不同救援单位军人在PTSD总分、再体验、回避、抑郁、焦虑、神经质、应对方式因子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CL-C总分与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性、积极应对等呈显著负相关。以PTSD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PTSD总分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焦虑、躯体化、神经质、消极应对、内外向。5个变量的决定系数为R2=0.371(AdjustedR2=0.368),F=125.624,P=0.00。结论1周年后救援官兵应激症状已趋于缓解,焦虑情绪和神经质倾向是发生PTSD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救援官兵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素质训练能有效降低PTSD的发生。 %K 创伤后应激障碍 %K 危险因素 %K 地震 %K 救援军人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90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