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氟他胺致胚胎期雄性大鼠睾丸毒性的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A 李岩 %A 张浩 %A 吴德生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1752-1754 %D 2007 %X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雄激素干扰物氟他胺睾丸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对F0亲代母鼠于孕12~17d皮下注射染毒,于胚胎期20d解剖孕鼠,取出实验组与对照组雄性胎鼠睾丸,提取mRNA,分别用Cy5和Cy3探针逆转录标记,与Rat12K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荧光扫描分析;另将出生第2天的雄性子代断颈取血清,用睾酮试剂盒测定激素水平。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实验组差异表达基因共31条,其中下调基因14条,已知功能基因9条;上调基因17条,已知功能基因7条;一共16条差异表达基因与睾丸组织功能及发育密切相关;且检测睾酮激素水平下降。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够为我们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氟他胺对胚胎期雄性大鼠睾丸毒性损伤机制的线索。 %K 氟他胺 %K 睾丸 %K 基因芯片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07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