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舱内腹部爆炸伤大鼠血清及肠道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力变化及意义 %A 聂海 %A 黄显凯 %A 赖西南 %A 王丽丽 %A 康建毅 %A 赖军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910-913 %D 2008 %X 目的探讨舱内爆炸致大鼠腹部损伤后血清及肠道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2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舱内组、舱外组,各60只,采用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另设立正常对照组(10只)。爆炸后0.5h内、3、8、24、48h和72h采集血液和肠道组织标本,检测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大鼠爆炸后血清和肠道组织内MDA水平持续升高,伤后0.5h内升高显著(P<0.05),3~8h上升最快,24h达峰值;舱内组较舱外组升高显著(P<0.05)。SOD、GSH-Px活性在伤后早期略有升高,继而进行性下降,24h达最低值;舱内组下降速度较舱外组快(P<0.05)。MDA水平达峰值及SOD、GSH-Px活性达低谷后逐渐恢复,舱内组恢复较慢。血清和肠道组织MDA含量及GSH-Px活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鼠舱室爆炸致腹部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较开阔地爆炸出现早、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大鼠腹部爆炸伤后肠道的继发性损害。检测血清MDA含量和GSH-Px活性可作为伤后肠道组织过氧化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 %K 创伤与损伤 %K 冲击波 %K 腹部损伤 %K 氧化应激 %K 大鼠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07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