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重庆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 %A 廖炀 %A 陈军华 %A 朱朝敏 %A 许红梅 %A 刘作义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77-80 %D 2010 %X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轮状病毒,然后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VP7(G)、VP4(P)基因分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到507份大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50.69%(257/507)。147份轮状病毒VP6基因阳性标本中G分型结果:G1型占40.14%(59/147);G2型6.80%(10/147);G3型17.01%(25/147);G4型2.04%(3/147);G9型0.68%(1/147);尚有49份未能分型,占33.33%(49/147)。P分型结果:P[8]型占60.54%(89/147);P[4]型占6.12%(9/147);P[9]型和P[10]型各有1例,分别占0.68%(1/147);尚有47份未能分型。G、P型别组合最常见的是G1/P[8]型,占58.93%(33/56)。各G、P型别间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P分型结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G分型显示出多样性特点,P分型仍以P[8]型占优势。 %K 腹泻 %K 婴幼儿 %K 轮状病毒感染 %K 轮状病毒属 %K 基因型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90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