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子痫前期孕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的研究 %A 刘晓洁 %A 韩磊 %A 韩健 %A 俞丽丽 %A 李红梅 %A 周丽娟 %A 张欣 %A 廖茜 %A 李婵玉 %A 颜耀华 %A 郑英如 %A 易萍 %A 刘宿 %A 李力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962-965 %D 2014 %X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孕妇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持续随访观察的孕妇共84例,其中轻度PE24例、重度PE19例、正常孕妇41例,观察并分析3组孕妇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的平均压积(PCT)]。结果①凝血指标中,PE组较正常孕妇的孕晚期FIB减少(P<0.05),但孕早期差异不明显(P>0.05);3组孕妇孕晚期APTT较孕早期明显缩短(P<0.05)。②血小板指标中,3组孕妇孕晚期较孕早期PLT总数下降、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度PE组的TT、D-D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晚期血液有“超高凝状态”,可能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基础之一;伴血浆D-D明显升高时,可作为子痫发生的预警。 %K 子痫前期 %K 凝血功能 %K 血小板功能试验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