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右侧膈下动脉起源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参与供血的影像特征 %A 青云 %A 罗小平 %A 刘曦 %A 何明菊 %A 杨伟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P 478-482 %D 2014 %X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变异及其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特征,以期提高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发现有右侧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167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6例,年龄28~83(52.19±11.70)岁。所有DSA图像清晰度满足研究需求,可以准确判断膈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分析右侧膈下动脉的起源及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特征。结果167例右侧膈下动脉起源可分为9型,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及腹腔干为主,双侧膈下动脉可共干或分别起源;参与肝癌血供包括外侧支、前支、后支、心包膈角支,分别为35.3%(59/167)、70.7%(118/167)、33.5%(56/167)、6.0%(10/167),常见右侧膈下动脉前支及外侧支同时参与肿瘤供血,其中右侧膈下动脉为少量供血134例,为主要滋养动脉参与供血3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的直径、部位、治疗次数、性别、年龄与右侧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形态变异较多,在原发性肝癌中参与供血发生率高,参与供血形态及范围各异。 %K 肝癌 %K 右侧膈下动脉 %K 数字血管造影 %K 化疗栓塞 %K 变异 %K 血管 %U http://aammt.tm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3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