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温度对密云点麻蜥心电活动的影响(英文) %J 动物学研究 %P 269-276 %D 1998 %X 采用甘肃省民勤县荒漠半荒漠环境中的卵胎生蜥蜴密点麻蜥(Eremiasmutiocellata)为材料,研究其心电活动随体温变化的规律以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特点。共记录密点麻蜥125只,每只蜥蜴记录5、10、15、20、25、30、35℃7个温度等级,每个等级15-20只;少数蜥蜴记录的温度范围扩展到40、42、44、45和46℃。环境温度采用由电接点温度计和继电器控制的电冰箱和恒温箱来控制。体温测量采用SY-2型数字式温度计,测定时插入泄殖腔2cm。心电描记采用LMS2B型二道生理记录仪。电极为不锈钢针形电极。实验前将蜥蜴放入待测温度环境中适应2h。被测蜥蜴背位固定于木板上,不麻醉,将记录电极的正极插入左前肢皮下,负极插入右前肢皮下,地线插入后肢皮下,插入深度均为5mm。电极固定后待蜥蜴的体温达到预定崐温度5min后再开始心电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测量各波的电压值及各间期的时间,其中R-T间期即S-T段,表示从QRS波结束到T波结束的时间,T-P间期表示从T波结束到P波开始时的时间,P-R间期表示从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时间,以t测验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体温为5-35℃时的心电图中P波和T波是正向的,且幅度很低,R波幅度高于P波和T波。P波电压值为0.027-0.0525mV,多在5-25℃时出现,高体温(25℃以上)时大多数蜥蜴心电图上P波和T波重叠,不易分辨。Q波很小,大多不易辨认,S波在15℃以上时均可出现,且为负向波。体温由5℃上升至35℃时,心率由14.6次/min增加为201次/min。P-R、R-T和T-P间期的值都随之缩短。各间期值在各温度等级之间的差异都极显著(P<0.001)。在相同体温条件下,密点麻蜥的心率范围较一些作者报道的其他蜥蜴的心率都快,且差别很大。心率和体重之间有R=153Wt[0.207]的关系(Licht,1965),密点麻蜥的体重小则心率快,但是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和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的体重相似,心率却有差异,除种属差异外,也与生态环境的差异有关。QRS/RR和RT/RR的值与体温呈正相关,而TP/RR和PR/RR的值与体温呈负相关。说明在体温升高时心动周期中各间期缩短的程度不同,即心脏的静息期(TP)和房室传导时间(PR)相对缩短,而心室开始去极化至复极化结束的时间(QRS和RT)相对延长。这一特征说明了密点麻蜥的心率随体温升高而加快的原因是静息期缩短和房室传导速度加快,而静息期缩短是最重要的因素。 %K 密点麻蜥 %K 体温 %K 心电图 %U http://www.zoores.ac.cn/CN/abstract/abstract4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