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角蟾亚科十一种的同工酶电泳研究 %J 动物学研究 %P 182-192 %D 1994 %X 本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产角蟾亚科3属11种,共13个地理种群样本,以探讨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及格系统关系。用于分析的酶共14种,有24个基因位点编码。经过酶带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每个种群样本在每个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见表3)。根据基因频率的分布,计算得出了各种群样本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杂合率(H)(见表4),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的H值平均值为0.18,在两栖动物中是属于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根据基因频率的分布,计算了所有种群样本间的Nei’s遗传距(见表5),并通过类平均法(UPGMA)重建了进化树(dendrogram)。分析结果支持将拟角蟾(Ophryophryne)从角蟾属(Megophrys)中分出诶独立属的观点;但是对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是否为独立属提出了疑问。在角蟾(Megophrys)中,可以明显地看出3个组,它们中的种间亲缘关系比较近,这3个组分别是:1.白颌大角蟾(M.lateralis)、大花角蟾(M.giganticus)和长肢角蟾(M.longipes);2.粗皮交蟾(M.palpebralespinneosa)、淡肩角蟾(M.boettgeri)和凹顶角蟾(M.parva);3.小角蟾(M.minor)和褂墩角蟾(M.kuatunwnsis)。峨眉角蟾(M.omeimontis)3个地理种群聚为一支,互相间有碍一定的遗传差异,这与该种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相一致.我们认为,该种不同地理种群间的比较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K 锄足蟾科 %K 角蟾亚科 %K 遗传多样性 %K 系统进化 %K 同工酶电泳 %U http://www.zoores.ac.cn/CN/abstract/abstract25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