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臭蛙群三种蛙类核型及格染色体带型的比较 %J 动物学研究 %P 166-172 %D 1994 %X 本文比较了3种臭蛙,即云南臭蛙(R.andersonii)、无指盘臭蛙(R.grahami)和滇南臭蛙(R.tiennanenesis)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s)。结果表明,3种臭蛙的核型均为2n=26(NF=52),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与蛙科大多数种类的核型相似,但是染色体形态和次溢痕的位置和数目有差异。其中,云南臭蛙和无指盘臭蛙的核型相似程度比较大,与其他已报道的臭蛙类的核型相差不大,而滇南臭蛙的核型比较特殊,与其他臭蛙的核型存在显著差异。C-带技术显示的结果表明,3种臭蛙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比较显著的C-带,而居间区C-带和端点C-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3种中,滇男臭蛙的C-带带型比较特殊。有趣的是在研究中还发现,云南臭蛙的早中期细胞(染色体很长)染色体上发现了很多结构异染色体裁质区,除着丝点C-带外,几乎所有的染色体上都有居间区或端点C-带,而后在晚中期细胞中所观察到的C-带数目却较少,除着丝点外,只在少数染色体上发现了C-带。云南臭蛙和无指盘臭蛙的Ag-NORs位于第10对染色体的长臂上,与该染色体上的次缢痕位置相对应,而滇南臭蛙的Ag-NORs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长臂上。综上所述,云南臭蛙与无指盘臭蛙的核型及带型较相似,与其他臭蛙相比也有不少共同之处而滇南臭蛙的核型和带型在臭蛙中最特殊。 %K 蛙科 %K 蛙属 %K 核型 %K C-带 %K Ag-NORS %U http://www.zoores.ac.cn/CN/abstract/abstract26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