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16S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属间系统关系 %J 动物学研究 %P 205-213 %D 2004 %X 采用最大似然法(ML法)、最大简约法(MP法)、邻接法(NJ法)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Anura)8属17种及外群2种共25条400bp左右的线粒体16SrR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第一支包括Megophrys,Brachytarsophrys和Atympanophrys,第二支包括Leptobrachium,Leptolalax,Scutiger,Oreolalax和Vibrissaphora。支持将角蟾科划分为两大类群,即第一支属于Megophryini族,第二支属于Leptobrachiini族。根据分子钟模型初步推测两类群间的分歧时间大致为14.2—18.7百万年前。在Megophryini族中,基因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Atympanophrys建立后的Megophrys为单系;而在Leptobrachiini族中,Leptolalax为一有效属,其系统发生较早。 %K 角蟾科 %K 16SrRNA %K 系统发育 %K 拓扑结构 %U http://www.zoores.ac.cn/CN/abstract/abstract14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