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A 彭姜龙 %A 张永强 %A 唐江华 %A 张娜 %A 苏丽丽 %A 李亚杰 %A 徐文修 %J 大豆科学 %P 794-800 %D 2015 %R 10.11861/j.issn.1000-9841.2015.05.0794 %X 在5.5×105株?hm-2种植密度下,共设计5种株行距配置,即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6cm(A)、(15+30)cm×8cm(B)、60cm×3cm(C)、(15+15+60)cm×6cm(D)、40cm×4.5cm(E),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北疆麦后复播大豆高产,筛选出合理的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等行距模式夏大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光合速率(Pn)等指标均随着行距的增大株距的减小而减小,即表现为A处理>E处理>C处理,其中A处理SPAD值、LAI、Pn测定期平均值分别比C处理的高8.89%、19.20%、2.72%;同株距条件下,D处理的SPAD值、LAI、Pn测定期平均值分别比A处理高2.72%、18.73%、7.09%。株距最宽的宽窄行B处理测定期SPAD值、LAI、Pn的平均值均比D处理的要高,而且各处理中B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628.94kg.hm-2,较A、C、D、E处理分别增加43.62%、75.69%、25.03%、51.21%,且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说明适当缩行增株构建的株行距配置是提高夏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K 株行距配置 %K 夏大豆 %K 光合特性 %K 产量 %U http://ddkx.haasep.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