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套作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A 吴雨珊 %A 龚万灼 %A 谭千军 %A 蔡凤 %A 王艳玲 %A 刘卫国 %A 武晓玲 %A 杨文钰 %J 大豆科学 %P 394-401 %D 2015 %R 10.11861/j.issn.1000-9841.2015.03.0394 %X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1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4%~52.49%,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293,说明参试大豆材料存在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分枝粒重、分枝粒重占比、营养生长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7个与产量呈极显著的农艺性状,正效应因子排序为:每荚粒数>分枝粒重>百粒重>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营养生长期,负效应因子为株高。对这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综合效应排名为:分枝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每荚粒数>株高>百粒重。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3份大豆材料聚类成4类,其中第Ⅳ类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较多,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较长,株高适中,百粒重较小,底荚较高,适宜在套作模式中推广。 %K 套作 %K 大豆 %K 回归分析 %K 通径分析 %K 主成分分析 %K 聚类分析 %K 产量 %U http://ddkx.haasep.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