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异质生境野生大豆构件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A 燕雪飞 %A 刘晓冬 %A 王英男 %A 沈波 %A 赵洪锟 %A 董英山 %A 李建东 %A 王玉民 %J 大豆科学 %P 927-931 %D 2011 %R 10.11861/j.issn.1000-9841.2011.06.0927 %X 对吉林省龙井野生大豆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保护地和围栏外撂荒地的野生大豆进行分构件考察取样,并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和撂荒地的野生大豆各构件形态指标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差异,保护地野生大豆样本最多有一级分枝,撂荒地最多有二级分枝;撂荒地野生大豆的主茎长、一级分枝长、总茎长、一级分枝数、主茎叶数、一级分枝叶数和总叶数分别是保护地的1.4、4.6、2.6、2.8、1.4、4.0和2.5倍。保护地的野生大豆样本根生物量、总茎生物量、总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是撂荒地的75%、25.7%、23.0%、25.9%。可见,适度的干扰有利于野生大豆的生长分化及生物量的积累。经回归分析,29个样本的总生物量随着株高、分枝数、总茎长度、总叶数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规律符合y=a+bx直线回归关系,且均达到显著水平;29个样本的主茎、分枝茎、总茎、主茎叶、分枝叶和总叶生物量随植株总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规律符合y=a+bx直线回归关系,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K 野生大豆 %K 生境 %K 构件 %U http://ddkx.haasep.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1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