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大豆植株不同冠层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分布 %A 吴奇峰 %A 相吉山 %A 董志新 %J 大豆科学 %P 596-601 %D 2011 %R 10.11861/j.issn.1000-9841.2011.04.0596 %X 研究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和黑农40在不同施氮水平(0、180、360kg?hm-2)和不同密度(15、30万株?hm-2)处理下植株不同冠层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及其产量分布。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上、中、下层籽粒在形成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均极显著拟合于Logistic曲线方程;不同冠层中、下层籽粒到达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间比中、上层晚,并且在干物质积累最快时,每粒的日平均增长量也比中、上层小;植株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最终的产量形成均集中在中、上层籽粒。3个品种下层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上层籽粒各施氮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增加施氮量主要提高了鼓粒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植株中、上层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下层的变化不明显;密度的增加对促进植株中、后期籽粒鼓粒效果显著。大豆植株的籽粒产量在垂直方向上为上层>中层>下层,平均值分别占单株产量的49.50%、42.94%、7.56%;在水平方向上为主茎>分枝,平均值分别占单株产量的73.08%和26.92%。 %K 大豆 %K 冠层 %K 干物质积累 %K 产量分布 %U http://ddkx.haasep.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1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