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甘肃省大豆主产区产量性状及品质分析 %A 杨如萍 %A 张国宏 %A 王立明 %A 韦瑛 %A 陈光荣 %A 董博 %A 王化俊 %J 大豆科学 %P 50-58 %D 2013 %R 10.3969/j.issn.1000-9841.2013.01.012 %X 于2010和2011年对甘肃省3个大豆种植区各示范县进行了抽样调查,收集甘肃大豆不同种植区的主栽品种及产量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区统计,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判断不同种植区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各种植区大豆主要为春播,同时沿黄灌区与陇东旱塬区的部分区域存在夏播。河西灌区的种植密度显著高于沿黄灌区和陇东旱塬区。大豆单产为河西灌区最高,沿黄灌区居中,陇东旱塬区最低。在农艺和产量性状中,株高的高低排序依次为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陇东旱塬区的单株荚数最高,其次为河西灌区,沿黄灌区最低。单株粒数的高低排序与单株荚数的排序相反。陇东旱塬区的百粒重最高,其次是沿黄灌区,河西灌区显著低于前2个种植区。品质性状中,平均蛋白质含量高低依次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河西灌区。脂肪含量为河西灌区最高,陇东旱塬区次之,沿黄灌区最低。蛋脂总量高低排序依次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河西灌区。根据各种植区对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株高是影响河西灌区和沿黄灌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陇东旱塬区大豆产量的首要因素为单株粒数,然后依次为种植密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和株高。 %K 甘肃 %K 大豆 %K 产量相关性状 %K 品质 %K 逐步回归 %U http://ddkx.haasep.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3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