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同伴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影响 %A 张鹏 %A 袁兆康 %A 徐勤英 %A 张永平 %A 路亮 %A 袁加俊 %A 刘雯 %J 中国公共卫生 %P 263-265 %D 2014 %R 10.11847/zgggws2014-30-03-03 %X ?目的了解同伴教育方法对高校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同伴教育形式对南昌市大学生MSM进行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一对一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从性行为、社会认同自我感知等5方面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和追踪调查的大学生MSM均为86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25岁;江西籍贯79人(91.9%);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均达到91.9%;干预前有51人(59.6%)确定自己是同性恋,干预后为58人(67.4%);最近1周未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人数干预前、后分别为17人(26.3%)和27人(50.9%);作为MSM受到周围人群对同性恋态度是理解支持和认同的人数由干预前的15人(17.7%)上升到干预后的65人(75.5%)。结论同伴教育是促进大学生MSM认知变化和行为转变的有效干预途径。 %K 大学生 %K 男男性行为者(MSM) %K 同伴教育 %U http://manu40.magtech.com.cn/Jweb_zgggws/CN/abstract/abstract219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