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洋川芎内酯I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影响 %A 端木寅 %A 顾晨晨 %A 董献文 %A 王 源 %A 梁 爽 %A 冯 怡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P 217-221 %D 2013 %X 目的观察洋川芎内酯I(SEI)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及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起效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I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给予蘸有1mol·L-1氯化钾(KCl)的棉球诱导CSD,并在大鼠顶叶局部放置电极记录偏头痛大鼠在给药前后CSD的波幅以及频率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和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给予KCl后3min左右诱导出现CSD,表现为双向电位,与模型组比较,SEI中、低剂量组电位幅度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EI高剂量组及盐酸氟桂利嗪组可明显抑制CSD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浆中的NO、CGRP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SEI高剂量组的NO、CGRP及中、低剂量组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SEI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的NO及CGRP含量实现的。 %K 皮层扩散性抑制 %K 偏头痛 %K 一氧化氮 %K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U http://www.zyxy.com.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3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