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A 喻婷 %A 张玲 %A 胡中立 %A 宋文贞 %A 刘少佳 %A 章志宏 %A 朱英国 %J 植物科学学报 %P 459-463 %D 2003 %X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分析。不论性状在2个亲本间的差异显著与否,在DH群体中10个研究性状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表现为连续变异和明显的超亲分离。除花药宽的遗传力较低(50%)、且估计的基因数多达13个之外,其余9个研究性状的遗传力均较高,为68%~93%,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数估计为7~10个。这些结果表明,10个研究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增效和减效基因在2个亲本中均有分布,通过基因重组可产生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除了柱头长、柱头宽和穗伸出度3个性状未发现有基因间的上位性互作外,其余7个性状均检测到显著的互补性互作。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为柱头长、柱头宽和颖花长宽比,颖花长和颖花宽主要通过影响颖花长宽比来对柱头外露率产生影响。其次,与柱头外露率关系较密切的为花柱长。柱头外露率高的基因型通常表现为长柱头、长粒型和长花柱。花药长、花药宽与上述花器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弱。在DH群体中,穗伸出度为-7.75~8.93cm,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对该性状未检测到多基因间的上位性互作,表明加性效应为该性状的遗传主效应。 %K 水稻 %K 花器性状 %K 遗传力 %K 基因互作 %K 通径分析 %U http://www.whzwxyj.cn/CN/abstract/abstract17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