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型态与农艺性状及生态地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A 严俊 %A 王莹 %A NEVO Eviatar %A GUTTERMAN Yitzchak %A 程剑平 %J 植物科学学报 %P 352-361 %D 2011 %X ?对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种子的休眠型态与其农艺性状及起源地生态地里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0℃)储藏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16个生态型种子在高温处理下的萌发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休眠打破过程显示出不同型态的对数生长曲线:8个旱生生态型为S型,而8个湿生生态型为倒L型。休眠深度用实际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度量,最低休眠深度(15.6d)是来自湿润地区“进化峡谷”的生态型37-N,而最深休眠深度(103.1d)是来自干旱地区Ein-Zukim(死海附近)的生态型32-6。此外,对11个物候及农艺性状指标与休眠深度做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结果有9个显示出显著相关,尤其是粒重与休眠深度有极显著相关性。同时,休眠深度与起源地15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9个有显著相关,种子休眠主要受其起源地的地理位置、温度和水分条件等影响。可见,野生二棱大麦自然选择进化了休眠特性去应对干热环境而繁衍生息。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进一步遗传研究和现代栽培大麦品种的改良。 %K 休眠深度 %K 萌发率 %K 生长曲线 %K 野生二棱大麦 %U http://www.whzwxyj.cn/CN/abstract/abstract9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