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盈余管理视角下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探讨 %A 段晓宇 %A 章新蓉 %J 财会月刊 %D 2010 %X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以换入资产计量时的“确凿证据”未做具体说明,从而为会计处理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对涉及补价与不涉及补价时的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增设“资产处置损益——非货币资产差价”账户,以使会计处理结果更加合理,减少盈余管理空间。  【关键词】单项非货币性资产补价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在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单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会计准则对于相关内容尚未做具体说明,从而增大了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空间,为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弄清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盈余管理的手法,对于规范会计核算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中的盈余管理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号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会计准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改变了原有的计量模式,即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具有商业实质及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符合时则采用账面价值计量。二是计量模式的变化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有所不同,即在以账面价值计量时不论是否发生补价都不确认损益,而在以公允价值计量时,不论是否发生补价都会涉及损益的确认。 %K 单项非货币性资产 %K 补价 %K 公允价值 %K 盈余管理 %U http://www.ckyk.cn/periodical/previous_detail-JPEQGQR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