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现金股利“心理账户”效应研究——基于牛熊市的对比 %A 安灵 %A 刘红秀 %A 陶怀伦 %A 龚玲 %A 高飞 %A 陈薇丹 %J 财会月刊 %D 2011 %X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了A股市场中小板块企业2007、2008、2009三年的相关数据分别作为牛市、熊市和对比平衡市的数据样本,对现金股利“心理账户”效应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牛市的时候,市场对现金股利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的消极的反应;在熊市的时候,市场对现金股利预案的公告也有显著的反应,但是显著性有所下降;在2009年平衡市的时候,市场对现金股利预案的公告作出了显著的积极的反应。【关键词】现金股利心理账户异常收益率“心理账户”理论(MentalAccountingTheory)是1985年由康乃尔大学心理学教授萨勒(ThalerR.H.)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小到个体、家庭,大到企业集团,都有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在做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其心理记账方式与经济学和数学的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它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即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根据来源不同或用途不同划归为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类别的账户常常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在行为决策时常常偏离基本的“经济人”理性原则。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了A股市场中小板块企业2007年和2008年中分别作为牛市、熊市的数据样本,对现金股利“心理账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K 现金股利 %K 心理账户 %K 异常收益率 %U http://www.ckyk.cn/periodical/previous_detail-JMRMCPDQQ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