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谈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 %A 万宇洵(教授) %A 杨翊 %J 财会月刊 %D 2005 %X 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的颁布,资产减值准备由原来的四项增加为现在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在稳健反映收益,去除资产水分,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为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理论会计目标谨慎性立足会计环境、围绕决策需求、提高信息质量始终是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也失去了其在工业时代所具有的稳定性,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形成的资产确认和披露模式已经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质量特征。因此,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研究,通过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实务,更好地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已成为世界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论题。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深入,资产减值准备也成为我国近期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新会计制度中关于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的规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要求理论界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为资产减值会计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K 资产减值准备 %K 理论 %K 会计目标 %K 谨慎性 %U http://www.ckyk.cn/periodical/previous_detail-JRKNJQLR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