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 %A 陈宇航 %A 郭巧生 %A 王澄亚 %J 中国中药杂志 %D 2010 %X 目的:通过对夏枯草历代本草著作考证,研究夏枯草名称、产地、主治功效、入药部位及采收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四川省境内、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枯草主治功效古今基本一致;但古今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记载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本草文献考证与分析,夏枯草入药部位变化大致经历带穗全草、以果穗及带穗全草入药、单用半枯或成熟果穗(1963年至今)3个阶段;夏枯草传统加工方法根据临床疗效不同分为晒干和阴干两种,而现代加工方法仅采用晒干。 %K 夏枯草 %K 本草学 %K 入药部位 %K 考证 %U http://www.cjcmm.com.cn/cjcm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23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