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A 牟明月 %A 张前军 %A 康文艺 %A 皮科 %A 陈青 %A 姚蓉君 %J 中国中药杂志 %D 2009 %X 目的:研究长毛香科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和X-衍射鉴定结构;利用体外DPPH微量抗氧化模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长毛香科科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三(十八酸)甘油酯(1),2,5-二氧环戊酮(2),羊齿烯醇(3),Δ5,22-豆甾烯醇(4),24-去亚甲胆甾-5,22(E)-二烯-3β-醇(5),α-菠菜甾醇(6),3,4-二羟基苯丙烯酸乙二醇单酯(7),3,4-二羟基苯丙烯酸(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IC50=(37.63±3.45)mg·L-1],6[IC50=(178.92±4.99)mg·L-1]和8[IC50=(44.32±7.02)mg·L-1]体外抑制α-糖苷酶抑制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50=(1081.27±12.3)mg·L-1];化合物7[IC50=(4.81±0.96)mg·L-1]和8[IC50=(4.16±0.11)mg·L-1]抗氧化活性高于对照BHT[IC50=(35.64±0.36)mg·L-1]和BHA[IC50=(8.74±0.39)mg·L-1];化合物5~8均对小麦赤霉病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和8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明显抑制效果。 %K 长毛香科科 %K 甾醇 %K 3 %K 4-二羟基苯丙烯酸 %K 生物活性 %U http://www.cjcmm.com.cn/cjcm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171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