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叉蕨科4属5种植物配子体的发育模式及其系统学意义 %A 孟宪利 %A 李勇 %A 刘保东* %J 植物学报 %P 298-306 %D 2008 %X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了叉蕨科(Aspidiaceae)4属5种植物,即肋毛蕨属(Ctenitis(C.Chr.)C.Chr.)的亮鳞肋毛蕨(C.subglandulosa(Hance)Ching)和海南肋毛蕨(C.decurrenti-pinnata(Ching)Ching)、轴脉蕨属(CtenitopsisChingexTard.-BlotetC.Chr.)的轴脉蕨(C.sagenioides(Mett.)Ching)、黄腺羽蕨属(PleocnemiaPresl)的黄腺羽蕨(P.winittiHoltt.)以及叉蕨属(TectariaCav.)的剑叶叉蕨(T.leptophylla(C.H.Wright)Ching)的配子体发育过程,记录了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模式特征,认为这5种植物的孢子、丝状体、片状体、生长点、翼片、细胞、毛状体和假根等具有稳定的系统学意义。检索结果与该科的经典分类结果基本相似,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各分类群的检索表。本研究为叉蕨科系统学研究积累了详实的配子体形态学资料。 %K 肋毛蕨属 %K 轴脉蕨属 %K 配子体 %K 黄腺羽蕨属 %K 叉蕨属 %U http://www.chinbullbotany.com/CN/abstract/abstract92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