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华北落叶松根茎叶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季节变化 %A 赵亚芳 %A 徐福利 %A 王渭玲 %A 王玲玲 %A 王国兴 %A 孙鹏跃 %A 白小芳 %J 植物学报 %P 560-568 %D 2014 %R 10.3724/SP.J.1259.2014.00560 %X ?以秦岭2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季节细根、茎(干)和针叶中的碳(C)、氮(N)、磷(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C含量在生长季节内呈先升高再降低而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3种器官C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茎>针叶>细根;N含量呈波动式变化;针叶和细根中P含量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茎中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N和P含量均依次为针叶>细根>茎。在华北落叶松整个生长季(5–10月),细根和针叶中均为全N含量变异性最大,茎中则为P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种器官中C含量的变异性均最小。华北落叶松3种器官中C:N和C:P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各器官N、P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N:P值在茎中最高,在细根中最低。整个生长季中C:N的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细根<茎<针叶,而C:P和N:P的变异系数从小到大的排序均为细根<针叶<茎。生长季节与不同器官对华北落叶松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影响的交叉分析显示,C、N和P含量及C:N的变异主要受不同器官的影响,C:P和N:P的变异则主要受不同器官和生长季节的交互作用影响。细根C:N:P质量比(369:7:1)与针叶(309:10:1)相近。细根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相对稳定,不受生长季节的影响,可用于生态系统问题的分析。 %K 华北落叶松 %K 根 %K 茎 %K 叶 %K 碳 %K 氮 %K 磷 %K 生态化学计量学 %U http://www.chinbullbotany.com/CN/abstract/abstract115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