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沼泽湿地互花米草植物体传输与排放甲烷特征 %A 黄佳芳 %A 仝川 %A 刘泽雄 %A 肖海燕 %A 张林海 %J 植物学报 %P 534-543 %D 2011 %R 10.3724/SP.J.1259.2011.00534 %X ?于各测定月的小潮日,使用悬管装置采集气样并结合气相色谱测定,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沼泽湿地互花米草植株的甲烷传输量及其主要释放部位进行了研究,另又采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互花米草沼泽湿地甲烷的排放通量,以此分析互花米草植物体甲烷传输对互花米草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贡献率,最后测定了互花米草植株髓腔内的甲烷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互花米草植株甲烷传输量明显不同,快速生长阶段的互花米草植株甲烷传输量最高;互花米草植株甲烷传输对互花米草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贡献率介于9%–94%之间;互花米草植物体传输甲烷的主要释放部位是距地面0–20cm处,该部位对植物甲烷传输量的贡献率为50%(平均值);髓腔内的甲烷浓度远高于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且自下而上呈递减趋势。 %K 甲烷 %K 植物体传输 %K 排放部位 %K 互花米草 %U http://www.chinbullbotany.com/CN/abstract/abstract112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