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启示 %A 于伯华 %J 资源科学 %P 182-189 %D 2007 %X 本文截取1961年以后日本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的时间段,研究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历史事件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从而得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日本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分别为1961年的79%和60%,符合直线变化规律。单位农业劳动力占有的耕地面积从1961年的0.2060hm2/人上升至1.0870hm2/人,接近1961年的5倍,符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DK〗。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耕地面积驱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造成的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是耕地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也造成部分耕地退出耕作;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失逐渐减少。增加耕地面积的诸因素中,土地开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次为土地整理和复垦。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摒弃城市化进程中后期耕地流失会相应减少的观念;警惕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开放可能对粮食安全和我国耕地面积的影响;同时还要坚持耕地保护政策的持久性。 %K 耕地面积 %K 驱动力 %K 日本 %U http://www.resci.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070527&journal_id=re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