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低碳发展的类型及空间分异 %A 张金萍 %A 闫卫阳 %A 孙玮 %A 秦耀辰 %J 资源科学 %P 2491-2499 %D 2014 %X 区域的低碳发展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1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量化指标体系,把2011年中国低碳发展水平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8个二级类型,并通过Moran指数与散点图、LISA集聚图,结合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划分方案,分析低碳发展类型的宏观和局域分异特征,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区低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国低碳发展以高碳和相对高碳类型为主,一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多样化分布,而大多数二级经济区内低碳发展类型具有相近性.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结构的LLL和LHL类型在胡焕庸线上方和沿线集聚分布,而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LLH类型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下方.低碳和相对低碳类型位于胡焕庸线下方,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分布.在局域空间,各子系统发展存在着很强的正向空间依赖,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以"LL"型集聚为主,但后者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低碳环境发展则以"HH"型集聚为主.各子系统发展的热点区大多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且较为独立,冷点区则有所重叠,主要位于内蒙古西部及西北经济区连片地区. %K 低碳发展 %K 空间自相关分析 %K 胡焕庸线 %K 经济区划 %K 地级行政区 %K 中国 %U http://www.resci.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41206&journal_id=re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