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A 岳玉波 %A 沙之敏 %A 赵 峥 %A 陆欣欣 %A 张金秀 %A 赵 琦 %A 曹林奎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P 1424-1432 %D 2014 %X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mgL-1、8.98mgL-1和8.20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mgL-1、0.64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K 水稻种植模式氮素流失磷素流失径流渗漏产量 %U http://www.ecoagri.ac.cn/zgstny/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12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