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管理模式对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A 岳 磊 %A 罗 凯 %A 马 丽 %A 宋家雄 %A 石安宪 %A 高 熹 %A 李 强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P 464-472 %D 2014 %X 为探讨有利于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管理模式,2012年对云南省昭通市3种常见管理模式(粗放、免耕、精细)下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季节性变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9目97科318种组成,其中害虫主要种类为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viridis)、小绿叶蝉(Empoascaflavescens)、棉蚜(Aphisgossypii)和小长蝽(Nysiusercae),天敌主要种类为大灰食蚜蝇(Metasyrphuscorolla)、斑食蚜蝇(Melanostomascalare)、环腹瘿蜂属一种(Frigatessp.)和翠绿巨胸小蜂(Perilampusprasinus)。3种模式下,粗放模式丰富度(21.9857)最高,但植食性类群亚群落个体比例(36.13%)也最高。免耕模式的多样性指数(3.6491)、均匀性指数(0.6943)和稳定性指数Ss/Si(0.0747)、Nn/Np(0.5572)、Sd/Sp(0.5455)、Nd/Np(1.4678)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精细模式的优势度最高(0.1931)、群落特征指数全年波动较大,受到外界干扰强烈。免耕模式下天敌对主要害虫的跟随作用较好且害虫爆发高峰期的虫口数量(最高81头)皆低于同时期粗放模式(最高189头)与精细模式(最高123头)。主成分分析表明粗放模式与精细模式下主导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害虫,而免耕模式下天敌起到了主导作用,其对害虫的调控效果较好。因此综合考虑生态经济效益,免耕模式为有利于当地花椒种植的管理模式。 %K 花椒园管理模式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害虫调控 %U http://www.ecoagri.ac.cn/zgstny/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4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