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过程及接菌方法对其致病力的影响 %A 王宏民 %A 张 奂 %A 郝 赤 %A 王曙光 %A 张仙红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P 704-708 %D 2009 %X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h开始萌发,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h开始萌发,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接菌44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致死中时为3.18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60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致死中时分别为4.20d和4.34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达76.2%,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K 玫烟色拟青霉小菜蛾体表结构区孢子萌发与侵入接菌方法致病力 %U http://www.ecoagri.ac.cn/zgstny/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418&flag=1